杨棉棉,1941年8月生,毕业于山东工业大学,研究员,工程师。 曾任青岛冰箱总厂副厂长,总工程师,青岛海尔冰箱有限公司总经理兼副董事长,海尔集团常务副总裁。 他现任海尔集团总裁,党委副书记,常务副董事长,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。全国*第七,第八,第九和第十位代表。
如果当年张瑞敏的邀请没有被接受,那么出生于1941年的杨棉棉可能就像无数退休的老人一样。 今年春天,他和妻子一起出国旅行。 然而,跳出政府机构的杨棉棉已经“像男人一样战斗”了二十多年。
“如果我有任何遗憾,我总是想出去玩得开心,放松一下,但我从来没有机会。我不知道我有空时能否走路。 ” 喜欢旅行的杨棉棉,至少到目前为止没有机会弥补这种遗憾。
”“我现在65岁,已经退休了,但是只要对公司有用,我愿意继续工作,因为我很忙,所以我停在了 首先,也许适应不是密不可分的。”
当她遇到张瑞敏时,她的生活轨迹发生了变化。
1984年,张瑞敏邀请杨棉棉在青岛冰箱厂工作。 多年以后,张瑞敏说:“当时,我强烈邀请杨总统一起创业,因为她觉得自己与别人不同。同龄人在工作时间买蔬菜,针织服装和洗衣服。
然而,杨棉棉的参与始于艰辛和艰辛
对于影响他一生的跳槽,杨棉棉后来对此进行了描述。 她独自一人。她从天堂来到地狱。因此,她当时还计划了自己的职业生涯:“那时,我真的没有考虑过。 这个冰箱工厂可能达到今天的水平。 海尔将到今天。
1984年,中国经济刚破冰。 在缺乏现代企业管理氛围的背景下,张瑞敏率先举起质量标语,明确提出实施名牌战略是海尔创业时期的最大目标,也是公司长期生存和发展的前提。
在海尔的创业历史中,张瑞敏更像是管理理念的创造者和创新者,而杨棉棉更像是一位“传道者”,是发泄张瑞敏思想的人。 它迅速传播到企业的每个角落。
杨勉棉不仅擅长处决,而且还善于运用大脑。
杨棉棉认为,由于创新的光辉,海尔近年来一直引领着中国公司的业务趋势。 在1980年代,市场上的材料供应短缺。 确实是“机器响了,金子是一万两。 海尔率先实施质量项目,并于1988年获得了中国冰箱历史上的第一枚金牌。